中国武術雑記帳 by zigzagmax

当世中国武術事情、中国武術史、体育史やその周辺に関する極私的備忘録・妄想と頭の体操 。頭の体操なので、たまたま立ち寄られた方は決して鵜呑みにしないこと(これ、肝要)※2015年2月、はてなダイアリーより移行

梅花蟷螂拳 王衆勝老師

天山武林大会に関連した「全球功夫網」の記事(最後に全文をコピペ)のなかでの王衆勝老師のコメントが興味深い。青島で梅花蟷螂拳を伝える王衆勝老師は、特に道場を開いているわけでもなく、知人の紹介で弟子をとっており、弟子からはお金をとっていないという。それは、自分がかつて師に武術を学んだときのやり方であるらしい。

“当年师傅教我也没有收钱,收钱就传承不下去了。”

“现在在武馆里教的,有很多都是花拳绣腿,一个月交一两百块钱,你不去,师傅也不找你,这能练出什么东西来。”

行政レベルでは、「武術の伝承を守る」ために、武術がビジネスとして成り立つための方法をあれこれ考え、いろいろな試みも行われているし、カルチャースクールや町道場のレベルで、空手やテコンドーに対抗できないと、武術は生き残ってゆけない。そういう現実もあるけれど、一方ではやはりこうして、昔からのやり方を守る人がいてもいいと思う。

ちなみに、王師の師匠は、郝斌。父である郝恒禄に梅花蟷螂拳を学んだ。郝恒禄の弟子には、ハルビンで見た「徳坤武術館」の創立者、曹徳坤がいる。
80歳という高齢にもかかわらず、(一部には「老人コスプレショー」と揶揄された、あの)天山武林大会に出場したらしい。演武の様子が中国の動画サイトにある。

ちなみに、劉綏濱はここでも国は民間武術を支援してくれないと、恨み節をのべている。

(こうやって断片的なメモが繋がるとうれしい。)

武术谋发展 商业化与传承推广间找平衡

全球功夫网讯 天山武林大会找到王聚胜时,已经80岁高龄的他没有犹豫,虽然从青岛坐5个小时飞机到乌鲁木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王聚胜坚持要去,这位太极梅花螳螂拳传人希望向更多的人展示传统武术。

当武林大会成为舆论的笑谈时,王聚胜有些悲伤,他想起以前世人对武林是抱有敬畏和幻想的,他努力恪守传统武林习俗,却发现在商业化浪潮中,武林门派成了各种俱乐部,传统武术被改编成花拳绣腿,成了赚钱的工具。

另一位参加武林大会的青岛武人、崂山派慈善门掌门陈世富没有王聚胜的执拗,经济压力之下,他选择将传统武术推向市场,创编动感减肥术和丹田内壮功等,用慈善门第四代掌门人身份开门收徒,意图在商业化和武术传承推广之间找到平衡。

老习武人收徒不收钱

武侠小说中的螳螂拳并不是什么名门大派,却被认为“经久不衰”,尤其在青岛非常流行。

80岁的王聚胜是太极梅花螳螂拳界最年长、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至今仍然恪守传统的武林习俗,他从不公开收徒,收徒弟需要有熟人介绍才行,也从不收钱,“当年师傅教我也没有收钱,收钱就传承不下去了。”

王聚胜没有专门的练武场地,住在浮山新区的他在附近的山上找了一块场地练武用。“现在在武馆里教的,有很多都是花拳绣腿,一个月交一两百块钱,你不去,师傅也不找你,这能练出什么东西来。”

王聚胜的执着源自于建国初跟随师父学拳时传承下来的武林习俗。

18岁那年,在交通局做装卸工人的王聚胜经同事介绍,拜郝家太极梅花螳螂拳一代宗师郝斌为师,系统学习太极梅花螳螂拳。

史料记载,螳螂拳为明末清初胶东人王朗所创,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螳螂拳从莱阳传出后,先后有多位传人到烟台、青岛传授嫡派螳螂拳,传授螳螂拳的国术馆遍布胶东,由于习练者众多,逐渐形成了现今太极梅花螳螂拳等四个拳派。王聚胜师从的郝斌正是郝家太极梅花螳螂拳的第三代传人。

建国之初的青岛武林正处于蓬勃发展中,一批在旧时国术馆训练过的拳师继续设场收徒,传授各自流派的武技,除了螳螂拳,在青岛教授拳法的还包括孙膑拳大师孙文宾、练习长拳的马文章、擅长查拳的徐杰三等著名拳师。

彼时,各大武林门派往往最看重的就是传承,如果得到了一个好徒弟,那就是代表本门的拳术和功夫能够传承下去的,所以师傅教徒弟一般都不收钱。

“我们那时候练武得有熟人介绍才行,大家都是争破头想去学武,师傅也乐意传授,而且徒弟拜了师傅,那就是一家人了,虽然不收钱 ,但逢年过节,都会去看望师傅。”王聚胜说。

从一开始练拳,师傅就教导王聚胜,拳法里出功夫的都是基本功,要吃苦。练拳最基本的是要忍耐,要坚持。“师傅说,练拳有三关,第一关是站桩的基本功练习,第二关是结婚,第三关是就业,就是结婚工作之后也不能耽误练拳,不然就荒废了。”王聚胜回忆道,“那时候白天上班,只有白天大清早起来和晚上上完班后的时间用来练功。”

习武之人最看重的就是侠义。王聚胜遇到不平之事时,无论自己还是他人,往往会站出来打抱不平,早年还曾为此得罪过单位领导,落得工资“三级没涨”。

门派传承“饿死不倒杆子”

和王聚胜一样,崂山派慈善门掌门陈世富骨子里也有一种对传统武林的敬畏。

2002年,而立之年的陈世富在外云游多年后回到了老家黄岛 ,到当地一所职业中专里当老师,并利用闲暇之余教徒弟练拳。

一开始,陈世富秉承传统的收徒习俗,“练武的人首先是为了行侠仗义 ,而不是出去闹事。”

“不是什么人想学就学的,收徒弟看缘分,还看武紱,一看文身染头发的绝对不收。”陈世富说,“武紱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你要是老想着打架斗勇,那其实是练不好功夫的,因为你理解不了功夫的真正内涵。”

陈世富说,自己心里还留有那种传统武侠师徒传承的烙印。

按照陈世富的自述,他与崂山派的结缘跟武侠小说里常见的“机缘巧合下碰到世外高人”的套路有着相似之处。

因为受电影《少林寺》的影响,出生在大场镇的陈世富从小就在村里跟着一个师傅学习少林棍法。1984年,12岁的陈世富因为饿肚子,独自离家混饭吃,从大场镇一直走到了崂山附近,遇到了崂山派慈善门第三代传人慈善老人,从此进入深山,改练道家内家拳

“当时,我在路边练拳,师傅看到了,然后展示给我他的拳路,我怎么着也打不到他,感觉很神奇,所以就跟着他学了。”陈世富还记得,慈善老人很喜欢他,还经常给他买姜糖吃。

期间,陈世富曾辗转游离于各大门派,但因为被慈善老人指为门派继承人“顶门弟子”,千叮万嘱“饿死不倒杆子”,陈世富才“将门派的传承作为比生命还重要的事业”。

质疑声中谋生存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陈世富并没有对外宣传他的崂山派慈善门传人身份。只是在2012年12月,陈世富参加了一个由中国民间武术家联合会组织的大会,大会组织方将其称为“崂山派掌门人”,自此之后,“崂山派掌门人”的名号不胫而走。

不同于有传承的螳螂拳派,曾主编过《青岛武林百年》的青岛市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周涛对崂山派提出了质疑,“应该说青岛没有崂山派,如果说崂山派武术,那应该起源于匡常修道长,这个是历史上存在的。”周涛告诉记者,“武林门派最讲究的是,有传承,有渊源。”

对于外界质疑的传承问题,陈世富专门委托一个弟子去查找相关资料,“崂山派秘传门派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因而没有任何文字记载,一直秘密传承。”

为了证明本门功夫的厉害,陈世富往往选择传统武林惯用的路子,请人直接“切磋”。在8月6日的天山武林大会论道现场,当听到现场观众起哄时,陈世富直接邀请两个观众上台比试,在对方擒拿陈世富时,陈世富用拳法的旋劲拿住对方手腕,却因为用力过猛差点将对方手腕弄伤。

民间对于传统武术一直不乏质疑声,特别是2007年在中央电视台开播的《武林大会》让观众更加怀疑,传统功夫是否真那么厉害?

“那个武林大会我看过,因为规则限制,练武的人和没练武的人上去比试没有区别。”陈世富告诉记者,比武规则中禁止使用擒拿、破骨等招数,更不能碰一些要害穴道,这恰恰限制了传统武术的发挥,“中国传统的武术讲究的是实战性和技巧性,讲究用最大的力量攻击对方最弱的地方,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化解对方的进攻。”

争掌门宝座不再靠“武斗”

有武林门派的地方,就会涉及到掌门人继承的问题。

虽然官方不再承认武林门派,但是民间关于掌门人继承的争论还是相当激烈,单单一个太极梅花螳螂拳,就有三个掌门。

2011年10月15日,青岛武术协会召开了“青岛市武术协会第二届螳螂拳学术研讨会”,最终认定螳螂拳分为四大拳派:太极梅花螳螂拳、太极螳螂拳、七星螳螂拳、鸳鸯螳螂拳。其中太极梅花螳螂拳的传承人引发了极大的争议。

太极梅花螳螂拳拳派的掌门人之争主要牵涉到孙紱龙和张维福两人,从传承来看,两人确实是该拳派的传人。孙紱龙是太极梅花螳螂拳第三代掌门郝斌的徒弟加外甥,还是青岛郝斌太极梅花螳螂拳推广中心的法人;张维福则是郝斌的徒弟孙雪坡的徒弟,也就是郝斌的徒孙,同时也是青岛太极梅花螳螂拳武馆的法人。张维福和孙紱龙都曾称自己是第四代掌门。

后来,王聚胜也站出来认为,他才是太极梅花螳螂拳的掌门人,因为郝斌的遗嘱中明确指定他来继承这个拳派的掌门,“郝斌去世后,给我留了遗书,当时这个遗书是交给了市北区武术协会,由协会转交给我,但时任武术协会会长的孙雪坡将这个遗书压了23年,直到2007年我才知道。”王聚胜说,现在学生和师兄弟都认可他这个掌门。“师傅走时,东西都留给了我,包括剑棍等器具,还有拳谱。”

“王聚胜确实是太极梅花螳螂拳的传人之一,是武术界的前辈,至于掌门人他可以自己叫,武术协会对于这些旧习的态度是关起门来怎么叫都行,但是作为协会,我们不承认这个。”对青岛武林非常熟悉的周涛说,武术协会现在推崇的是设场地教学,只要大家认可你优秀,认可你的拳种,就可以教学,“但作为拳种,如果想要成为正式的传承人,必须要有法人资格,在民政局登记、在体育总局注册,这样我们才承认。”

但注册武馆所需要的场地、注册资金、教练资格证等条件,王聚胜一样都没有,最终在官方认定的太极梅花螳螂拳传承人中,孙紱龙和张维福并列入选,没有王聚胜。

当然,这个认定、争议过程,已没有旧时门派之争中的过招、比武等“武斗”,显得“文明”了很多。

是掌门人也是老板

王聚胜一直不愿意将传统武术跟商业扯上关系,他觉得,如果有人乐意练这些传统武术,不应该收钱,更不应该利用这个来赚钱。

不同于王聚胜的坚守,崂山派慈善门第四代传人陈世富在经济压力之下,开始思考,如何利用功夫赚钱。在一边当老师一边教徒弟的日子里,正褰上女儿刚上幼儿园,一个月600元的幼儿园费用都让陈世富感觉很困难。

“当时不想传下去了,崂山派慈善门的武功可能传到我这里就废了。”陈世富说,“我就是去卖个菜也能养活自己。”

2007年,陈世富辞去教师工作,和妻子开了一家健身俱乐部,当起了老板。“光买器材就花了70万”,希望利用传统武术帮助人们健身养生。

当时体重260斤的陈世富为了减肥,自己根据中华传统武术气功与中医义理创编了动感减肥术,并借此推广,“我自己尝试过,半年减了60斤。”

此外,陈世富还根据传统武术教授调节内分泌、防治脏腑疾病等的丹田内壮功和周身大练法,他自称是“健身俱乐部首席养生指导师 ”。

但无一例外,这些功夫都没有得到认可,健身俱乐部开业一年后,由于经营不善,停业关闭。

对于武术用减肥和养生来吸引人,周涛认为无可厚非,“这个就像太极拳,利于身体健康,这个我不反对。但如果你说得很玄,估计人们也不会相信。”

2008年6月,原胶南市武术协会成立,陈世富任秘书长,同时,陈世富成为了胶南市武术协会武术训练基地总教练,武术协会每年暑假招收学员,以此作为收入主要来源,但协会的培训班一直不温不火,让陈世富不是很满意,“现在我正式收的徒弟只有3个人,带过的学员不到200人。”

虽然开始走向市场办各种武术班,但陈世富仍认为,徒弟和学员不是一回事。

“学员就是教一些基本的套路,因为传统的武术很有杀伤力,不能轻易教别人。”对于教授徒弟和学员的内容,陈世富有一个比喻,教徒弟的是传统武术,是猛虎扑食,教学员的是为了参加武术比赛,是花拳绣腿,是孔雀开屏。

岛城传统武馆几乎全亏损

如今的武术界,其实早已没有了门派的概念,更多的是以拳种来划分的武术俱乐部。

“山东有四大拳种,鲁西南地区的查拳,鲁中地区的四通捶,青岛地区的孙膑拳,再就是胶东地区的螳螂拳,这些都是有传承的。”青岛市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周涛告诉记者,其中孙膑拳和螳螂拳还入选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武术项目。

现在,拳种的传承最重要的形式就是通过俱乐部的教学传承。

根据青岛武术协会统计,青岛现在有22家武术俱乐部,其中四分之一教螳螂拳,四分之一教长拳,四分之一教太极拳,四分之一教散打,只有一家是教孙膑拳的。同时,很多俱乐部的法人也同时是传承人,比如青岛太极螳螂拳俱乐部的法人王勇同时也是太极螳螂拳的传承人。

显然,如果固守传统的拜师学艺模式,一些拳派的传播渠道会越来越窄,消亡也就在所难免,所以市场化的俱乐部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现在体育市场化嘛,武术作为一个体育项目,走市场化也是不可避免的事。现在体育协会,要求我们各个俱乐部也要走市场化道路,但是应该说难度很大。”周涛告诉记者,本身武术这个市场就比较窄,从业人数也少。

青岛武术界一位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办武术俱乐部的,如果是教传统武术的,几乎全部都是亏损的。“一个武馆的租金一年是5万块钱,收学费一个学员收1000块钱,得50个学员才够租金钱,教练基本都是免费教了,而且现在哪有那么多孩子来练这种传统武术。”上述人士告诉记者,传统武术注重实用性,没有技巧,练得又慢,很多孩子还是喜欢像散打和跆拳道等花哨的东西。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现在用传统武术最容易赚钱的是在国外。“国外有个活动邀请我去表演传统武术,表演一场能获得5000美金的收入。”这位人士无奈地表示,不过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陈世富告诉记者,黄岛区政府提供了免费的场地,学员交的学费刚好够用来支付教练的工资。“如果没有免费的场地,单纯用教拳来盈利太难了。”

“大家通常把武术当作健身的手段和方法,所以完全以武养武,很困难。”周涛说,现在武术俱乐部还是主要以招生来供养俱乐部生存,其他的像搞培训,卖武术器材和服装还是次要的,武术俱乐部可以发展其他的一些项目来支撑运作。

不能只剩下“生意经”

与青岛各拳派还在商业化的初始道路上不同,一些大的武林门派如少林、峨眉等的生意越做越大,就连后起之秀的青城派和崆峒派等都在商业化的道路上愈来愈成熟。

天山武林大会上,青城派刘绥滨是最忙碌的人。“之前武林大会组委会向我发邀请的时候我在香港,也是为了推广青城太极,但一接到邀请,就回来了。”而8月7日,武林大会结束的当天晚上,刘绥滨就乘坐飞机飞回成都,参加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项目展表演。

这位自称是第36代掌门的青城派少壮派,利用一切可能的商机和武术扯上关系,他现在的目标是为了让青城太极在全球发扬光大,为此他简化了太极的招式。

“现在的青城太极六式是从太极三十六式演变过来的,只有很简单的六个招式,所有人都能练。”刘绥滨说,“我现在就愿意全球一亿人练太极。”

刘绥滨很懂得与网友互动,面对一些人的挑衅,刘绥滨几乎不怎么发怒,当有人说天山武林大会各门派都是花拳绣腿时,刘绥滨和颜悦色地说,网上有视频,可看下是否像某些媒体所贬低的那样。

他总是不失时机地向大众传播推广他的手机应用软件“青城太极站功”。现在青城派的产业已经遍布各个领域,如练功服、茶叶、茶杯、明信片、书籍、光盘、养生酒等。

在刘绥滨看来,这一切商业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承青城武术。“无钱不足以养道,少林、武当、峨眉都不去赚钱,难道喝西北风么?现在武术门派都是民间门派,国家没给一分钱。”刘绥滨说,“但武术的发展不能过于商业化,我们学的是道家文化,道家不能追求利益最大化。”

崆峒掌派人白义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门派商业化的发展没错,但不要过于追求商业化。拿少林寺来说,少林功夫在八九十年代为弘扬中国功夫做出了不少贡献,现在就过于商业化了。””

http://www.qqgfw.com/News_1Info.aspx?News_1ID=19322